为深入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》和《重庆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》的部署要求,监测中心高度重视新污染物监测工作,以铁军精神为引领,以技术研究为驱动,以标准规范为支撑,全面推进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,助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取得新成效。
01
强化组织领导 凝聚合力 勇于实践
重庆市作为全国新污染物监测先行先试地区之一,积极探索区际合作监测模式,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队伍的“铁军”精神。在中心的带领下,主要涉“新”区县已连续两年完成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工作。在监测过程中,监测人员不畏高温酷暑,攻坚克难,高效完成了大量监测任务。曾在短短两周内,对154项新污染物指标进行全面分析,取得了7000余个监测数据,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,展现了中心监测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。
02
聚焦技术创新 夯实基础 寻求突破
紧紧围绕“水、土、气”三大领域,持续提升新污染物监测能力。截至目前,中心共新增新污染物监测能力167项,新污染物总监测能力接近500项。同时,加强科研攻关,开展新污染物相关科研9项,发表中科院SCI期刊三区以上论文3篇。在科研工作的同步推进下,重点提升了抗生素、微塑料和非靶向监测能力,拓展抗生素监测种类至近百种、补齐微塑料监测能力短板,实现了四大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全覆盖及对未知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,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。
03
完善标准体系 严格管理 提升能力
以新污染物试点监测为契机,深入开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监测分析和质量管理技术研究。截至目前,已发布新污染物相关重庆地方标准5项、团体标准2项。申报氯霉素类、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行业标准4项、参加总站新污染物技术研发1项、申报重庆地方标准9项和团体标准3项,不断完善我市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。
下一步,中心将继续强化新污染物监测技术研发,探索建立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体系,总结和汲取区际合作监测模式经验,不断提升新污染物监测的规范化、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,以更高的政治站位、更强的责任担当,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、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重庆力量。
编辑 | 王子鸢
批准 | 卓吉华
来源 | 重庆生态环境监测